保健食品潔凈室(區)空氣潔凈度級別表
(一)各級別空氣懸浮粒子的標準規定:
潔凈度級別 |
懸浮粒子最大允許數/立方米 | |||
靜態 |
動態(3) | |||
≥0.5μm |
≥5.0μm(2) |
≥0.5μm |
≥5.0μm | |
A級(1) |
3520 |
20 |
3520 |
|
B級 |
3520 |
29 |
352000 |
2900 |
C級 |
352000 |
2900 |
3520000 |
29000 |
D級 |
3520000 |
29000 |
不作規定 |
不作規定 |
注:
(1)為確認A級潔凈區的級別,每個采樣點的采樣量不得少于1立方米。A級潔凈區空氣懸浮粒子的級別為ISO 4.8,以≥5.0μm的懸浮粒子為限度標準。B級潔凈區(靜態)的空氣懸浮粒子的級別為ISO 5,同時包括表中兩種粒徑的懸浮粒子。對于C級潔凈區(靜態和動態)而言,空氣懸浮粒子的級別分別為ISO 7和ISO 8。對于D級潔凈區(靜態)空氣懸浮粒子的級別為ISO 8。測試方法可參照ISO14644-1。
(2)在確認級別時,應當使用采樣管較短的便攜式塵埃粒子計數器,避免≥5.0μm懸浮粒子在遠程采樣系統的長采樣管中沉降。在單向流系統中,應當采用等動力學的取樣頭。
(3)動態測試可在常規操作、培養基模擬灌裝過程中進行,證明達到動態的潔凈度級別,但培養基模擬灌裝試驗要求在“最差狀況”下進行動態測試。
(二)潔凈區微生物監測的動態標準(1)
潔凈度級別 |
浮游菌 cfu/m3 |
沉降菌(f90mm) cfu /4小時(2) |
表面微生物 | |
接觸(f55mm) cfu /碟 |
5指手套 cfu /手套 | |||
A級 |
<1 |
<1 |
<1 |
<1 |
B級 |
10 |
5 |
5 |
5 |
C級 |
100 |
50 |
25 |
- |
D級 |
200 |
100 |
50 |
- |
注:
(1)表中各數值均為平均值。
(2)單個沉降碟的暴露時間可以少于4小時,同一位置可使用多個沉降碟連續進行監測并累積計數。
新版gmp對潔凈室空氣潔凈度怎樣劃分?
新版gmp對潔凈室空氣潔凈度分為以下4個級別:
A級
高風險操作區,如:灌裝區、放置膠塞桶、敞口安瓿瓶、敞口西林瓶的區域及無菌裝配或連接操作的區域。通常用層流操作臺(罩)來維持該區的環境狀, 態。層流系統在其工作區域必須均勻送風,風速為0.36-0.54m/s(指導值)。應有數據證明層流的狀態并須驗證。
在密閉的隔離操作器或手套箱內,可使用單向流或較低的風速。
B級
指無菌配制和灌裝等高風險操作A級區所處的背景區域。
C級和D級
指生產無菌藥品過程中重要程度較低的潔凈操作區。
以上各級別空氣懸浮粒子的標準規定如下表:
潔凈度級別 |
懸浮粒子最大允許數/立方米 | |||
靜態 |
動態(3) | |||
≥0.5μm |
≥5μm(2) |
≥0.5μm |
≥5μm | |
A級(1) |
3520 |
20 |
3520 |
20 |
B級 |
3520 |
29 |
352000 |
2900 |
C級 |
352000 |
2900 |
3520000 |
29000 |
D級 |
3520000 |
29000 |
不作規定 |
不作規定 |
注:
(1) 為了確定A級區的級別,每個采樣點的采樣量不得少于1m3。A級區空氣塵埃粒子的級別為ISO 4.8,以≥0.5μm的塵粒為限度標準。B級區(靜態)的空氣塵埃粒子的級別為ISO 5,同時包括表中兩種粒徑的塵粒。對于C級區(靜態和動態)而言,空氣塵埃粒子的級別分別為ISO 7和ISO 8。對于D級區(靜態)空氣塵埃粒子的級別為ISO 8。測試方法可參照ISO14644-1。
(2) 在確認級別時,應使用采樣管較短的便攜式塵埃粒子計數器,以避免在遠程采樣系統長的采樣管中≥5.0μm塵粒的沉降。在單向流系統中,應采用等動力學的取樣頭。
(3) 可在常規操作、培養基模擬灌裝過程中進行測試,證明達到了動態的級別,但培養基模擬試驗要求在“最差狀況”下進行動態測試。
第二條 應對潔凈區的懸浮粒子進行動態監測。
1. 根據潔凈度級別和空調凈化系統驗證中獲得的結果及風險評估,確定取樣點的位置并進行日常動態監控。
2. 在關鍵操作的全過程,包括設備組裝、應對A級區進行微粒監測。工藝的污染(如活生物、放射危害)如可能損壞粒子計數儀時,應在設備調試操作和模擬操作期間進行測試。A級區監測的頻率及取樣量,應能及時發現所有人為干預、偶發事件及任何系統的損壞。灌裝或分裝時,由于產品本身產生粒子或液滴,灌裝點≥5μm粒子也許不能始終如一地符合標準,這種狀況是可以接受的。
3. 在B級區可采用相似于A級區的監測系統。根據B級區對相鄰A級區的影響程度,采樣頻率和采樣量可予以調整。
4. 懸浮粒子的監測系統應考慮到采樣管的長度和彎管的半徑對測試結果的影響。
5. 日常監測的采樣量可與潔凈度級別和空調凈化系統驗證時的空氣采樣量不同。
6. 在A級區和B級區,連續或有規律地出現少量≥5.0 µm粒子計數時,可能是污染事件的征兆,應進行調查。
7. 生產操作全部結束,操作人員撤離生產現場并經15~20分鐘(指導值)自凈后,潔凈區的懸浮粒子應達到表中的“靜態”標準。
8. 對C級區和D級區應按照質量風險管理的原則進行動態監測。監控要求以及警戒/糾偏限度可根據所從事操作的性質來確定,但自凈時間應達到規定要求。
9. 溫度、相對濕度等其它指標取決于產品及操作的性質,這些參數不應對規定的潔凈度造成不良影響。
第三條 為評估無菌生產的微生物狀況,應對微生物進行動態監測,監測方法有沉降菌法、定量空氣浮游菌采樣法和表面取樣法(如:棉簽擦拭法和接觸碟法)等。動態取樣應避免對潔凈區造成不良影響。成品批記錄的審核應同時考慮環境監測的結果。
對表面和操作人員的監測,應在關鍵操作完成后進行。在正常的生產操作監測外,可在系統驗證、清潔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監測。
潔凈區微生物監測的動態標準(a)如下:
級別 |
浮游菌 cfu/m3 |
沉降菌(f90mm) cfu /4小時(2) |
表面微生物 | |
接觸碟(f55mm) cfu /碟 |
5指手套 cfu /手套 | |||
A級 |
<1 |
<1 |
<1 |
<1 |
B級 |
10 |
5 |
5 |
5 |
C級 |
100 |
50 |
25 |
- |
D級 |
200 |
100 |
50 |
- |
注:
(1) 表中各數值均為平均值。
(2) 單個沉降碟的暴露時間可以少于4小時,同一位置可使用多個沉降碟連續進行監測并累積計數。
第四條 應制定適當的懸浮粒子和微生物監控警戒和糾偏限度。操作規程中應詳細說明結果超標時需采取的糾偏措施。
第五條 無菌藥品的生產操作應在符合下表中規定的相應級別的潔凈區內進行,未列出的操作可參照下表在適當級別的潔凈區內進行:
潔凈度級別 |
最終滅菌產品生產操作示例 |
C級背景下的局部A級 |
高污染風險(1)的產品灌裝(或灌封) |
C級 |
產品灌裝(或灌封) 高污染風險(2)產品的配制和過濾 眼用制劑、無菌軟膏劑、無菌混懸劑等的配制、灌裝(或灌封) 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器具最終清洗后的處理 |
D級 |
軋蓋 灌裝前物料的準備 產品配制和過濾(指濃配或采用密閉系統的稀配) 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器具的最終清洗 |
注:
(1) 此處的高污染風險是指產品容易長菌、灌裝速度慢、灌裝用容器為廣口瓶、容器須暴露數秒后方可密封等狀況;
(2) 此處的高污染風險是指產品容易長菌、配制后需等待較長時間方可滅菌或不在密閉容器中配制等狀況。
潔凈度級別 |
非最終滅菌產品的無菌生產示例 |
B級背景下的A級 |
處于未完全密封(1)狀態下產品的操作和轉運,如產品灌裝(或灌封)、分裝、壓塞、軋蓋(2)等 灌裝前無法除菌過濾的藥液或產品的配制 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器具滅菌后的裝配以及處于未完全密封狀態下的轉運和存放 無菌原料藥的粉碎、過篩、混合、分裝 |
B級 |
處于未完全密封(1)狀態下的產品置于完全密封容器內的轉運 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器具滅菌后處于完全密封容器內的轉運和存放 |
C級 |
灌裝前可除菌過濾的藥液或產品的配制 產品的過濾 |
D級 |
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器具的最終清洗、裝配或包裝、滅菌 |
注:
(1) 軋蓋前產品視為處于未完全密封狀態。
(2) 軋蓋也可在C級背景下的A級送風環境中操作。A級送風環境應至少符合A級區的靜態要求。
Copyright@2011 www.wlbase.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09193512號-3